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牡丹区: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过去的2017年,牡丹区把民生工程作为中心工作,努力打造首善之区,不断提高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牡丹区委书记张福龙表示:“民生工程的实施不仅是为群众舒心解忧,更让改革开放成果惠及最广大人民。牡丹区把近80%财政投入到民生工程,让牡丹区老百姓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不断提高群众幸福指数。”

民生工程 教育为先

1月22日,记者在二十一中南校区改扩建现场见到:工人们正在教室安装灯具、铺设线路,做收尾工作。

“由于天气原因,绿化、整修道路等室外工作暂停,出于对工程质量的严格要求,学校也将体育馆内地面铺设工程暂停,目前正在进行教室内装修。预计寒假过后投入使用。”该校区总务处高宪谦主任向记者介绍,区里对二十一中南校区进行改扩建,新建各类学校面积3.28万平方米。届时,学校办学规模将达到90个教学班,可容纳学生4500人,有效解决学校大班额问题。

据了解,2017年牡丹区先后新改扩建城区中小学8所、农村中小学80所、幼儿园24所,招录教师470名,遴选优秀教师50名,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得到有效化解,农村学校“全面改薄”任务提前一年完成,顺利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

提城市形象守碧水蓝天

“2017年,牡丹区遵循绿水青山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纳入考核,环境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同比改善8.98%,蓝天白云天数增加29天。”牡丹区区委副书记、区长张泽中介绍道。

2017年,牡丹区共新建停车场13处、健身广场8处、便民市场6处、垃圾中转站5座、城区公厕15座,七里河湿地公园一期投入使用,新增绿化面积12.6万平方米、道路保洁面积60万平方米,铺设供热管道7.8公里,市民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2.1%,提高1.6个百分点,高于全市3个百分点。棚改实现重大突破,10大片区、42个项目、3.2万户的征收工作顺利完成,新开工中达荷苑、花都国际等项目19个,在建项目达到40个。

2017年,牡丹区提升改造“散乱污”企业147家、取缔159家,拆除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605台;45个建筑工地、29个拆迁市政工地全部实现“7个100%”和“5个100%”;城区1088家餐饮业户和单位食堂全部安装油烟净化设施或改用清洁能源,露天烧烤治理、秸秆禁烧成果得到巩固,全面推行“河长制”,取缔禁养区内养殖场112家,整治黑臭水体93处,埋设截污管道15.5公里,消除黑臭水体直排口69个,上级下达的水环境质量改善指标顺利完成。

建设平安家园打造首善之城

去年,牡丹区沙土镇在全市率先成立“一村一警务助理”,即为每个行政村选配1名警务助理,配备一辆电动车及相关设备,在派出所民警的指导下,协助开展村居治安和警务工作。

牡丹区将主城区划分为45个警务区,推行“网格化”管理模式,配备网格员1076人,种好各自“责任田”,立足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实现了社区警务全覆盖,织密了“人网”。辖区内各派出所结合当地党委、政府完善升级“天网”工程,在城区主干道、辅道,国省道、区乡道路,通往区乡主干道和进入村庄的路口安装高清摄像头3962个,确保实现高发路段、重点部位高清“天网”监控体系全覆盖、无缝隙,布好了“天网”。城区派出所结合社区组建专业巡逻队,最大限度地把警力摆到街面,加强显性用警,提高群众见警率,铸牢了“地网”。深入推进行业、场所安全监管分级管理,相互联通,实现了治安管理责任体系全覆盖,联好了 “业网”。

叫响“德耀花都”聚向善正能量

牡丹区注重选树四德典型,着力打造“德耀花都”四德品牌,全区干部群众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为实现“争先进位,走在前列”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和道德支撑。

目前该区涌现出了“7年6次手术仍坚守讲台”的乡村教师庞厚领,“主动照顾丈夫亡妻父亲”的好媳妇张玲,“用生命践行从警总要求”的民警李永昌;将“红盾爱心大使”侯玉林事迹改编折子戏《好人侯玉林》在全区巡演,以“双创典型”退伍军人王福波为原型编写的长篇纪实文学《无衔将军》出版发行。近年来,牡丹区先后推出了 “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朱瑞霞,“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朱兆鹏,“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张弓,“全国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张玉贵等一批在全国叫得响、立得住的道德典型。其事迹被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后引起强烈反响,成为“德耀花都”旗帜上熠熠生辉的明星。

记者 常焕坦 刘剑辉

(牡丹晚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牡丹区:谋民生之利 解民生之忧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