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扬长补短谱新章

记者 徐斐

一只木桶能盛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新时代经济发展形势变化,作出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判断,明确提出推动高质量发展就是要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应坚持的基本原则、重点工作。

知不足而自奋进。我市针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结合实施重大项目,加大补短板力度,加快提升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创新发展、资源环境等支撑能力,力争通过“补短板”来实现赶超。

补齐创新短板

打造转型发展“升级版”

工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是供给侧改革的主战场。

中央多次强调要大力发展实体经济,这次又写进党的十九大报告。2017年初,市十三次党代会把“工业强市”作为六大战略之一,集中突破。

我市制造业以生产加工型的企业为主,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中低端,产业同质化竞争、重复建设、低水平扩张、资源浪费等问题还比较突出。为加快推进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我市强力推进中国制造2025济宁行动计划,突出强化技术改造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地位,围绕工程机械、纺织服装、化工、汽车及零部件等9大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基于互联网的大规模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柔性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同时,技改投入名列前茅,全年实施工业项目860个、总投资2617.3亿元,其中,技改项目483个、总投资1207亿元,累计完成技改投资1004.4亿元、增长17.1%,高于全省10.3个百分点;持续强化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去年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8家、泰山产业领军人才5人,争取新产品新技术类省级技术创新计划项目287项。此外,围绕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排查整改化工生产企业隐患2990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隐患149项,危险品储存、经营、使用企业隐患6123项,运用环保倒逼机制推进产业提质增效;围绕大气污染防治,加快实施46家传统企业“退城进园”,取缔非法加油站77个,发现并整改混凝土、石材加工和电厂煤场问题380余件,卡准节点对288家企业实施错峰措施,对24家电厂煤场和所有规模企业堆场实施全封闭式改造,省认定我市节能预警为3级,保持良好态势。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省委省政府将济宁命名为山东省唯一的信息技术产业基地,既是省委省政府对我市发展信息产业的肯定和支持,更是我们打造“济宁硅谷”城市品牌、扩大招商引资、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的金字招牌,也更加坚定了全市上下发展信息产业的决心和信心。面对难得机遇,市委市政府作出了以信息产业为突破、加快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战略部署,信息产业实现高端起步、快速发展。2017年,全市信息产业有望突破670亿元、增长15%以上,其中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突破100亿元、增幅达40%以上,稳居全省第4位。

补齐绿色短板

守护生态环境“绿水青山”

绿色是大自然的底色、生命的象征,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我市大力推进美丽济宁建设,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为牵动,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打赢蓝天保卫战,大力度“治气”。对照京津冀“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确定的目标任务,全面落实“压煤、抑尘、控车、除味、错峰、应急”等综合治理措施,持续推进煤炭减量替代,大力推广使用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2017年,我市连续获得京津冀“2+26”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PM2.5浓度最低、改善幅度最大“双第一”,是唯一在中央第三环境保护督察组督察山东省情况反馈意见中受到表扬的市。

治水方面,我市深入实施“水十条”,高标准“治水”。以防控面源污染为突破口,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化“治用保”体系,确保南水北调水质稳定达标。对不达标河流断面加大监控力度,深入推进“清河”行动,加强涉河涉湖环境保护突出问题整治,加大农村面源污染治理。此外,全力构筑生态屏障,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全面落实节能降耗目标,严格控制高耗能行业新上项目,坚定不移地走好以生态环保倒逼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子。

据了解,我市成功申报全国“城市双修”试点城市,并抢抓这个机遇,超前谋划城市发展新路径。同时,结合采煤塌陷地治理,积极落实生态修复理念,强化城市景观特色打造,积极完善城市功能,并围绕“精致城市”建设,全面构筑规划了管理实施新平台。在绿色环境营造上,我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承载,统筹推进造林绿化、产业发展、资源管护,确定了“一核九星、四区三带、三网多片”总体规划布局,并按照突出重点、覆盖全域的布局,持续实施“水韵圣城 森林济宁”大绿化行动。(下转2版)

(上接1版)

如今,济宁天更蓝、水更清、空气更清新,绿色发展理念已然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方面和全过程,济宁正在加快建设发展方式更好、生态质量更优、人居环境更美的幸福美丽济宁。

补齐民生短板

下好全面小康“一盘棋”

短板,往往都是“硬骨头”,都是民生痛点和改革难点。

完成脱贫攻坚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决不能让一户困难群众在奔康路上掉队。而真扶贫、扶真贫、真脱贫,必须先精准识别、兜准底子。我市对症施策“真扶贫”,开展了“六核查六整改”活动,对贫困户一个一个的“过筛子”,逐户找准致贫原因、完善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在摸清“家底”的前提下,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精准扶贫攻坚的实施意见》、《关于实施六大脱贫攻坚行动的通知》,市直有关部门单位配套跟进、一体联动,围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兜底保障等编制了30个专项实施方案,构成了我市“1+6+30”的扶贫政策体系,并将教育助学、社会救助、看病就医等特惠政策编制成《民生扶贫36策》,让贫困群众充分获知享受各项“特惠”政策红利。

市人社部门坚持把精准扶贫作为基本方略,持续推进就业和医保扶贫工作。举办精准扶贫专场招聘会92场,提供就业岗位6030个,通过市场推荐扶贫对象实现就业2093人,培训扶贫对象566人;“就业扶贫车间”模式在全市范围内开花结果,累计吸纳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1380余人;巩固医保扶贫成果,全市15.4万名扶贫对象医保个人缴费全部由政府代缴、共2070万元,组织慢性病集中鉴定52次,享受门诊慢性病待遇8889人,住院和门诊医疗费用报销比例分别达到81.1%、85.3%。

此外,我市将棚户区改造放在民生保障工作的突出位置,打通棚改与商品房去库存通道,全力抓好开工建设和项目融资两大工作重点。2017年省下达我市的棚改任务共138个项目、65931户,占全省任务量的8.63%,居全省第3位,比2016年增加1.39万户。截至10月底,全市共完成开工新建和货币化安置70667户、开工率107.18%,完成基本建成66877户、完成率195.98%,两项任务均提前超额完成。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扬长补短谱新章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