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古稀老人藏书两万册,办起“公益图书馆”

记者 韩 波

12月20日,记者在曹县东关见到了早已退休的马存轩老先生。马老先生在当地小有名气,大家伙都知道他家中的藏书丰富,经常去看书、借书。记者采访了解到,马存轩家庭2013年6月被山东省评选为 “齐鲁书香之家”,2014年4月,又被国家评选为中国首届“书香之家”,成为全国996个“书香之家”中的一员。这两项荣誉,都是曹县唯一。

马存轩老家在曹县侯集镇小楼子村。清末民初,马存轩的爷爷逃荒流落到曹县东关,以贩卖棉油为生,后来家境渐好,其父进了学校,在小学五年级时被选拔为出国留美幼童。无奈爷爷坚决反对,其父不但没去成,还不得不辍学,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叫卖棉油。或许是这件事在马存轩父亲心灵上留下了伤痕,便让他们兄弟四个致力于学业,最终,兄弟四人有三人考上了大学。

1957年,马存轩上小学三年级,由于学习成绩比较突出,被曹县图书馆选拔为儿童阅览室的图书管理员。看到图书馆的众多藏书,马存轩仿佛突然置身于书海之中,从此与图书结下不解之缘。但是,由于种种条件所限,直到“文革”后期“评水浒,批宋江”时国家重新出版四大古典名著,他才开始购买和收集图书。

1977年恢复高考,马存轩考入上海机械学院 (后更名上海工业大学),毕业后回到曹县工作。无论是在求学还是在工作期间,马存轩始终没有中断收集图书的工作,但仅仅是缘于个人兴趣和爱好。

退休之后,马存轩被聘到广东东莞市从事史志整理工作。六七年间,他收集的图书至少有六千册。2016年,马存轩通过物流公司运回家的图书重达一千三百多公斤。他前前后后收集图书两万册,藏书馆命名为“十驾书馆”,馆名是我国著名学者、中国艺术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副主任邓福星先生题写,上书:“荀子云:‘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马存轩先生藏书馆。”

“虽说是书馆,其实只有两间偏房。馆中书架上的藏书只有数千册。因家居仄窄,我的两万册图书和数千册杂志,大部被见缝插针地分放在其他能放书的地方,甚至被封存在纸箱里。”马存轩说。

2017年5月底,马存轩回到曹县,不久就赶上大拆迁,历时五个多月,他竟买了一千多册图书。其中最珍贵的有三套书:一是线装的 《铜版四书集注》,二是1947年版的《辞源》合订本,三是香港太平书局出版的《金瓶梅词话》。

师长和亲朋好友为了支持马存轩办家庭图书馆,经常将藏书赠送给他。曹县的一位老领导韩承金,送给他一套线装书《皇朝经世文编》和1948年版的《辞海》;杨明宪还送了线装书《徐悔斋集》和《悔斋诗集》,这两套书是“文革”“破四旧”时,其从县政府大院里一堆即将被焚烧的书里捡拾出来的,珍藏几十年后全部赠送给他。

经粗略估计,马存轩藏书中量最大的是文学和历史书,另有1000多本法律方面的书,五百多本艺术书,两百多本辞书和三百多本医学书。

“较为珍贵的图书还有民国年间出版的 《史记》《全本金瓶梅》和旧《辞源》三套7本、1948年版的《辞海》等,还有解放后影印的 《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辞通》等,都具有收藏价值。”马存轩告诉记者。

2007年,邓福星了解到马存轩的藏书情况,当即表示赞赏和支持。2013年6月,马存轩家被山东省评选为 “齐鲁书香之家”,2014年4月,又被国家评选为中国首届 “书香之家”,成为全国996个“书香之家”中的一员。

在马存轩的家族中,下一代出了七个大学生,其中一个上了清华。他们中最出彩的要数马存轩的大侄子马利平,十五岁时就考入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留学荷兰,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又有两个相继赴荷兰留学,一个成了博士,一个是硕士。这种对后代的影响,马存轩的藏书功不可没。

记得有一次。马存轩看过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孤岛历险记》之后,被深深打动,就先后向子侄们推荐;他们还书时,马存轩还借机鼓励他们要多看欧美名著,提高自己的欣赏能力。“我们两代人上的大学虽然全是理工科,但子侄们的文学水平还是不低的。”马存轩说。

马存轩的图书馆是一个非盈利性质的公益性图书馆,免费向全社会开放。它的第一个作用,就是为社会上爱好读书的人士,特别是青少年提供一个新的阅读场所;二是以图书馆为基地,邀请名人学者举办各种文化论坛,为提高全社会的文化水平尽自己一份力量;三是邀请文化名人,面向青少年,举办各种知识讲座,向青少年进行文化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

“这些图书不只是丰富大家的文化生活,还可以为村民脱贫致富助一臂之力,所以我会将这个图书馆办下去,继续扩大藏书规模。”马存轩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古稀老人藏书两万册,办起“公益图书馆”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