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搭乘互联网,千层底布鞋“藏”商机

记者 淑娅

今年36岁的李芬家住牡丹区安兴镇。2006年,李芬从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毕业后,没有像其他同学一样满足于在设计公司工作,而是毅然决然回乡创业,开办了一家纯手工千层底布鞋加工作坊,并借助互联网实现了线上线下经营。经过几年的发展,她的手工作坊成了集设计制作销售于一体、拥有400多名工人的公司。李芬在实现自身理想和价值的同时,也让千层底布鞋插上了互联网的翅膀,进行了新时代演绎。

李芬毕业于山东省工艺美术学院,学的是服装设计专业。大学毕业后,李芬也心怀憧憬,希望能在大城市站住脚。在毕业后的4年时间里,她辗转多地,北京、上海、深圳都留下了她拼搏、学习的脚步。在上海工作多年后,李芬结婚、生子,拼下一份收入不错的工作。当家人都认为她已经融入大城市并稳定下来时,李芬却和爱人毅然返乡创业,与“布鞋”打起了交道。

“2012年,我的第二个孩子出生,因为孩子太小,我就辞职在家做起了全职妈妈。虽然赋闲在家,但我一直没放弃创业的念头。”李芬笑着说,有一天,她领着孩子在小区散步,发现有一群人围着一个孩子,走到跟前才知道孩子穿着一双手工制作的千层底布鞋。看着大家争相围观,评论穿布鞋的好处,她突然有了灵感。

李芬看到这些妈妈们看布鞋的眼光是灼热的,一颗想要布鞋的心是迫切的,但实体店里手工布鞋的产品是空缺的,她觉得自己的家乡有那么多留守妇女,她们都有好手艺,但苦于要照顾老人和孩子出不去,而自己又学的是设计专业,于是李芬顿时产生了经营千层底布鞋的想法。

得到丈夫的支持后,2013年5月,李芬夫妻俩收拾好行囊,带着孩子果断回到菏泽。

事实远没有那么一帆风顺。首先是乡亲们异样的眼光,他们不理解为什么两个大学生放着大城市高薪职业不做,居然回家做布鞋,还是村里老人丢下的手工活。其次是技术上的难题,仅凭儿时的记忆,连模仿都很难,更不用提花样上的创新。

就这样,李芬夫妻俩顶着村里人鄙视的眼光,一方面向老人求教做布鞋的经验,去外地参观学习,设计鞋样;一方面到处找亲戚借钱,置机器、买面料、糊袼褙、剪鞋样、开网店。2013年,国风布鞋小店正式上网经营。

“刚开始很难,我动员了村里几位年长的老人,让她们来给我做活,工资现结,做多少给多少钱,起初她们也不信任我,因为在她们眼里布鞋已经没人穿了,我做布鞋简直就是瞎胡闹。”李芬说,看到她真的下定决心,几位老人也就安心帮她剪鞋样、粘鞋芽、纳鞋底。一双鞋子出来后,李芬马上用相机拍照片,然后上传到淘宝店铺。

前期做的鞋子在网上并没有那么好卖,但是工作却不能停下来,李芬把做好的鞋子全部放到箱子里藏起来,然后告诉干活的老人们:“看看,鞋子全部都卖掉了。”这样才打消她们怀疑的心态。即使半年多没有生意,李芬的采购却没有停止过,工资也是照常发放。即便生活上开始拮据了,她依然坚定地走着自己选择的路。

创业初期,一直处于摸索期,收入没保障。李芬夫妻俩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产品设计和服务态度上,严格把关产品质量,接单后准时发货,慢慢积攒人气和信誉。李芬不仅零售,还开发了一批淘宝天猫、实体店铺、微商店铺的批发客户群。

随着订单的增加,生产影响力也逐渐扩大。由于参与生产的全部是留守妇女,当地党委政府对李芬的生产团队给予了肯定,并向李芬伸出了援助之手。

2016年3月,李芬的新厂房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动工建设,厂区占地4余亩,车间面积近一千平方米。有了这样的生产厂区,客户对李芬更加信任,更放心把订单交给李芬生产。

发展至今,李芬的布鞋生产已辐射附近7个村镇,固定加工人员10余名,在家灵活生产的人员近400人。上到七八十岁的老奶奶,下至二十多岁的年轻妈妈,都乐此不彼地来作坊领活,这不但解决了留守人员居家就业问题,增加了她们的收入,而且村里的风气也得到了改善。

通过几年的努力拼搏,李芬先后荣获菏泽市 “五一劳动模范”称号,获得首届齐鲁巾帼手工艺精品大赛最具市场潜力奖等。她的公司也先后获评菏泽市乡村之星和牡丹区巾帼创业就业先进单位、牡丹区巾帼扶贫示范基地、菏泽市巾帼手工示范基地、山东省 “大姐工坊”、山东省“巾帼居家脱贫示范基地”等荣誉称号。

“一开始我想到的是自己创业、致富,现在我想让更多的留守妇女进来,让她们利用自己的双手挣钱。”李芬说,做到今天,这已经不再是她一个人的事业,而是关乎到太多留守妇女们的事业,这是一份重重的社会责任感。

“希望更多的留守人员参与到创业团队中来,这样就可以提供更多的灵活就业岗位,为社会和谐稳定贡献一份力量。”李芬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搭乘互联网,千层底布鞋“藏”商机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