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重构传统乡贤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唐村镇探索乡村有效治理新模式

唐村镇位于孟子故里——邹城市,是山东省文明镇,全国千强镇在济宁市名列第五。近年来,唐村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指示精神,启动实施了“儒风唐韵”新乡贤文明行动,在老干部、老党员、老教师、老医生、退休工人、经济能人中,通过群众推荐、支部提名、党委认定,全镇29个村(居)共推选出45位新乡贤。通过发挥新乡贤传承优秀文化、涵育文明乡风、化解矛盾解纷、带动农村发展等作用,有效融洽了干群关系,增促了乡风文明,激活了农村发展动能,探索出了一条以党建为统领,以自治为核心、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引领,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社会治理新模式,有力提升了乡村有效治理能力水平。多年来唐村镇没有赴省进京的上访,群众满意度测评在邹城市名列前茅。

一、工作起因

2014年,唐村镇党委的负责同志在走村入户中看到一个严峻的现实:一是文化流失、道德滑坡现象突出。如唐村镇一个村小学,一个班41名学生竟有8名父母离异,农村离婚率之高让人震惊,又因为农村不是远亲就是近邻,伤害极大。二是农村发展缺乏动力,三农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并且由于城市对农村的卷吸效应,农村发展动力越发不足。三是干部和群众之间有隔阂。干部漠视群众的权利,群众不信任干部。谁最与群众息息相通,谁能与干部有效沟通,新乡贤。唐村镇党委政府在对本土乡贤文化把脉问诊后,审时度势,给自己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即发挥新乡贤的独特作用,重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助推乡村治理现代化。随着新乡贤的作用不断得到发挥,新乡贤越来越成为党委政府眼中的“德高望”,村干部身边的“好帮手”,群众心里的“自己人”。

二、主要做法

(一)发挥德治引领作用,弘扬文明风尚。乡贤的影响不是来自行政力,而是来自感染力,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少了行政的强约束、弱沟通、硬治理,更多的是乡贤参与下的强沟通、软约束、善治理。一是涵育了村风。打造邹鲁礼乐传承队伍,以“乡饮酒礼”推动尊贤崇德深入人心;举办了“开笔礼”仪式,开展尊师重道启蒙教育;各村由乡贤主导,每年端午节为65岁以上老人举办“敬老幸福餐”,现场讲村史、宣读家风家训,并将乡贤中堂挂到新当选的乡贤家中,引导形成一人贤,一家贤,家家贤,全村贤,村村贤,全镇贤的良好氛围。二是凝聚了家风。发动群众对本族、本户家风家训进行整理。在采集家训过程中,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太讲到,“我从不到20岁就嫁到这个家里,到现在老头子没打过我一次,没骂过我一句”,经过乡贤与其家人合议,将“几十年不打不骂相敬如宾”的家训牌挂在她家门口。这个村子家家户户都挂上了家训牌子,让家庭成为了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阵地,实现了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约束。三是润泽了民风。王炉村五位乡贤人士自发成立了“梦想基金会”,连续五年为村里新考入大学的学生发放助学金。前葛村800多口人,200多人参加了村里的舞龙舞狮队伍,每逢春节进行表演,被誉为“父子”乡贤的聚民法宝(这父子前后都是支部书记)。这个村有教师50多人,村支部就动员大家开办了前葛村小学堂,为村里的孩子提供全面的辅导教育。其他捐资助学、修路垫沟、扶危济贫的事迹更是比比皆是,通过新乡贤的带动作用,促成“人人向善行善,人人奉献爱心”的浓厚氛围。

(二)发挥法治保障作用,维护公平正义。一是发挥宣讲作用,提升法治观念。新乡贤是乡村中品德贤良、守法守正的优秀代表,是群众眼里的“明白人”。为了更好地发挥乡贤倡导法治观念、开展村务监督、调处邻里和谐的积极作用,唐村镇组织乡贤参加年度党员冬训班、月度党员活动日,以及每周一的唐村大课堂;同时累计开设新乡贤讲堂、意轩书屋文化周末等30余场,内容涵盖惠民政策、法律法规、传统文化等。通过领导干部领学、专家讲座、多媒体教学等方式,逐步提高新乡贤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想觉悟,提高新乡贤参与村级治理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二是发挥监督作用,维护群众权益。通过组织新乡贤参加村务公开监督小组、民主理财小组等监督小组,全程参与村级“四议两公开”工作,为保障群众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提供了制度化、常态化的渠道。各村建立乡贤工作室,每周一为“乡贤工作日”,对干部作风和服务群众意识水平进行实时监督,让有威望的乡贤盯着村里的事,做到了让群众放心,给干部清白。三是发挥调解作用,增促乡村和谐。村级行政组织能够约束村民行为,但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容易被认为不公道;而新乡贤都是街坊四邻,人情熟,说话担待事。村级行政组织能够约束村民行为,但沟通时往往面临群众挑剔审慎的眼光,在处理矛盾纠纷时容易被认为不公道、有私心,是“硬约束”、“弱沟通”;而新乡贤都是街坊四邻,人情熟,说话担待事,是“弱约束”,但是“强沟通”。如西颜村麦收期间,其中一家因为误收了邻家一垄麦子,两家相争不下,要大打出手。新乡贤赶过去用自己的麦子先顶上,讲起了“六尺巷”的故事,邻里关系和好如初。乡贤往往在邻里中享有威望,有了“新乡贤”的参与和劝解,不仅将大批矛盾纠纷及时高效地化解在源头和初发期,而且成功阻拦了大批纠纷转化为诉讼案件。

(三)提升自治能力水平,激发村级活力。一是聚乡贤助党建。乡贤工作是在支部领导下开展的,支部用好了乡贤,对工作帮助很大。王炉村是镇驻地村庄,村民坟地迁挪、建设公益墓地是难事。村支部找到乡贤商量如何办。两位乡贤走东家串西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半个月的努力,工作做通了。一个头疼的难事就这样变成了老百姓的顺心事,村支部的威信也提高了。二是聚乡贤惠民生。镇党委推行了“乡贤恳谈”制度。实行乡贤与群众日常谈,村干部与乡贤月恳谈,管区与乡贤双月谈,镇党委与乡贤季度谈,重要事项及时谈。通过乡贤恳谈,唐村镇收集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360余条,从收集意见到解决落实,乡贤全程参与。这种群众角度、群众导向的工作模式,使群众利益得到了保护。三是聚乡贤促发展。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唐村镇还率先启动实施了乡村振兴三年计划,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党建为统领,以乡贤文明行动为抓手,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各村将党员和群众召集到一起,群策群议摸清家底,“唤醒”村级闲置土地、传统技艺、历史文化等“沉睡”资源,同时认真梳理上级工作部署,制定全镇三年工作指标体系,各村分别拉出乡村振兴三年计划,奋力实现乡村振兴目标。

三、工作启示

(一)用传统文化推动乡村善治,党委政府应是主要担当。在用传统文化改善社会治理的过程中,党委政府是号召者、引导者,更应是整合包括学者在内的各种资源的实践主体。乡贤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扎根乡土,贴近百姓,紧接地气,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是一种最朴素的精神原动力。通过充分发挥乡贤的作用优势,将自治、法治、德治融为一体,从而为乡村社会实现“乡风文明”、保障“治理有效”开辟了新路径,为“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提供了新抓手。

(二)新乡贤工作是构建乡村生活共同体的有效途径。传统文化不只是在教科书里和庙堂里,更是在老百姓的生活里;治国理政不只是在文件规定里,更是在老百姓的心里。中国整体上还是乡土社会,乡村治理如何摆布好德治和法治的关系是个大问题。新乡贤工作少了行政的强约束、弱沟通、硬治理,更多的是乡贤参与下的强沟通、软约束、善治理;让群众的利益、观点得以表达和实现,让干部找到了做工作的切入点,让“乡贤”这个手电筒不只照群众,也照干部,让干部群众都同时成为了受教育者和教育者,构建形成了和谐的乡村生活共同体。

(三)新乡贤工作是启动农村发展的动力源泉。耗散结构理论启示我们,一个系统的有序发展必须有持之不断的能量输入,乡村的失序和衰落正是反证。文化的根最深,也只有文化才能凝聚共识、积聚力量,只有文化复兴才能成为启动农村发展的新动能。通过发挥乡贤文化的凝聚和引发作用,进一步加强村庄的自组织,让本村的人和资源组织起来,同时把外出乡贤和外来乡贤的智力、信息、资本等要素聚集起来,反哺家乡,回报桑梓,为农村发展注入能量。

习总书记说过,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的小康。作为最基层党委政府,唐村镇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紧紧抓牢乡土中国的文化根基、人文精髓,用乡贤的品行,发掘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设农村文明乡风;用乡贤的力量,擎起干群关系的桥梁,夯实农村的基层基础;用乡贤的智慧,启动和实施农民小康的伟大工程。

■开栏的话:党的十九大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重要论述,全面深化改革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改革呈现出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全市各级各部门、各领域各行业涌现出许多深化改革的新探索、新做法和新经验。从今天开始,本报特开设“深化改革的济宁实践”专栏,陆续推出这些经验探索,敬请关注。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重构传统乡贤文化 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唐村镇探索乡村有效治理新模式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