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寻找当代人生活的精神归宿

古人把书房称为“书斋”,“斋”字有净化和静寂的象征意味,它是文人雅士“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内在体现。书斋文化,反映了东方文化的社会意义,凸显以家庭为单位的精神文化空间“书房”,对于人类心灵修复与提升的重要性。

时代变迁,唯一不变的是“书房因为有人才得以存在”,当人们关注书斋中每一本书、每一件器物时,仿佛会看到一位位有品格有才情的人物,感受到生命的温暖和美的力量。

10月28日,“书斋·追古”中国生活艺术展在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中国室内装饰协会会长刘珝、中国国家大剧院副院长朱敬、书院中国文化展基金会发起人李亚鹏、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历史学家阎崇年、文化学者于丹等参加。与会学者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精神与当代生活之间的关系,寻找当代人生活的精神归宿。

书斋归去来

一直以来,对中国文人来说,书斋不仅是一个空间场所,更是中国文人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追古,即追求与探索世代中国文人安身立命与生活的状态。

此次展览由九间书房与一间未来书房组成。九间中国式书房各选取一位古代文人墨客的书斋号,并由一位当代生活艺术家作为主人进行设计。分别为:天然之美《归去来馆》、生活之美《竹里馆》、质朴之美《三然书堂》、艺术之美《雪浪斋》、哲意之美《达观轩》、古意之美 《松雪斋》、儒雅之美《玉磬山房》、禅意之美《画禅室》、华贵之美《悼红轩》。

在一个个根据古人精神主旨设计的书斋内,设计师希望以其艺术语言推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展示当代设计创意对美好生活的作用。

《归去来馆》源自陶渊明精神,充满了天然之美。作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他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开创了文人归隐文化先河。在以其精神宗旨为主题的“归去来馆”内,田园归隐的意味愈加浓厚。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渊明有一张没有琴弦的琴,每逢饮酒聚会时,便抚弄一番来表达其中意趣,归去来馆中自然不会少了它的位置。在设计师笔下,书斋家居被赋予陶渊明辞赋的灵魂,流露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味。

文化学者于丹评价说:“我们有余闲吗?其实书房是有书香滋养灵魂的地方,一个人可以藏匿在人群之中但却心如止水。”

在生活中艺术,在艺术中生活

生活美学,是一个可以把人心导向良善境界的载体。生活通过设计与艺术的结合,即可达到精神与物质的一体性,这也是中国传统文人精神给予我们的启示。以有形的生活审美方式为载体,逐步走向浑然一体的生命本质。展览中透露出一种理念:“当您忘记自己是生活着还是在艺术中时,才是人生最为美好的状态”。

生活于北宋的苏轼,得益于北宋独特的人文环境,创作出不朽辞章,也因仕途不顺而多次遭受贬谪,游离之间,风格尽显。在以其精神内涵为主题设计的雪浪斋中,明月婵娟映照自然。

著名设计师梁建国指出:“在这里以书为伴,潜心修行,淡泊度日,给自己一个反观自己的机会。我希望这一次的设计呈现的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与地域文化的探索与尊重,一种属于中国的美学艺术,像一本书一样可以慢慢读、细细品。”

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

置身书斋,从古代文人对生活的追求中借鉴其生活美学,既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也是对当下生活的自省。“书斋·追古”展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向当代人展现出独具特色的中国美学和传统文人精神,为现代美好生活提供更多借鉴。

作为南宋宗室,赵孟頫是孤独的;求仕于蒙元,赵孟頫是矛盾的。但是,文化必须有人传承,历史重任落在他肩上,他就不得不在屈辱与寂寞中默默坚守。赵孟頫曾说:“善观书者,澄神端虑,净几焚香,勿卷脑、勿折角、勿以爪侵字、勿以唾揭幅、勿以作枕、勿以挟刺,随损随修,随开随掩,得吾书者,并奉赠此。”可见其对藏书的挚爱以及对读书的崇敬。在以赵孟頫为主题的松雪斋内,藏书与读书之乐尽显。

九间书房,九种情味。“九”在中国数字象征中有“无限”的意思。呈现在空间中的书房场景,虽然没有人而又仿佛有人在,是古与今跨时空的精神“对话”。

除了九间中国式书房,还有一间未来书房。“未来”是任人畅想的,但也决定于生活的每个当下之中。当智能时代来临,如果一个小小芯片植入人们的脑神经中就可以让人拥有无穷知识,那时,“书房”的意义又将产生什么转变?展览让人们追问知识的意义,并重新审视当下生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寻找当代人生活的精神归宿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