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毕业生“死磕”一线城市有失“深思熟虑”

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全国政协委员、吉林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最关注大学生就业问题,他说,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是高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努力的目标,“这是重要的民生工程,意义非凡”。全国政协委员、东北大学校长赵继谈到,不“死磕”一线城市、不追逐“铁饭碗”,正在成为大学生就业的新趋势。(中国青年报)

每年毕业生都会为“就业难”担忧,在找工作时一筹莫展,他们“死盯”一线城市,“看不起”基层,有种不到大城市誓不罢休的勇气。你会看到在大型招聘会的现场,国企和一线城市的企业“车水马龙”,而民企和条件相对落后城市的企业“无人问津”,收到的简历更是寥寥无几,这就是现在大学生找工作的趋势。不过这种现象这几年稍有缓和,但并没有实质改变。

笔者认为,二线城市虽不比一线城市条件好,待遇高,更吸引人,但竞争力相对小,生活成本相对较低,更能找到自己的幸福感。一线城市的高标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人喘不过气来。在晚上11点,你会在地铁上看到身着差不多款式西装的上班族,一言不发, 看起来疲惫不堪,木然的看着地面和手机。房价高、上学难、看病贵成为打工者到大城市生活的首感,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家也成为毕业者最大心愿。

近几年来,国家也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吸引毕业生扎根基层,在高等学校选拔高材生作为国家储备干部支援西部和基层建设,虽然西部和基层虽然条件艰苦,待遇差强人意,甚至所学专业可能与工作衔接不上,但在基层却最能接地气,最直接的了解百姓的疾苦,最直白的感受百姓的喜怒哀乐,更好的施展工作,更全面的培养国家的储备干部。据资料显示,2018年北大大学共有562名学生奔赴基层和西部就业,清华大学共有288名毕业生到基层公共部门就业。

虽然毕业生的就业观有所改善,但目前就业形势仍可以用“严峻”二字形容。总的来说,就业压力总量依然很大,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并未改变。大学生在就业方面不要把眼光只局限于经济收入、生活环境和工作的稳定性,而更加长远的看待自己的事业。另外,更不应该成为“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书呆子,应尽早接触社会,规划职业生涯。大学应把更多精力放在开展实践活动上,不要把学生总放在“象牙塔”里培养,多给学生创造锻炼能力、施展才华的机会。

把眼光放长远一些,把腿迈长一些,给自己更多的选择展示自己,提高幸福感。

 

作 者:贾玉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毕业生“死磕”一线城市有失“深思熟虑”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