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民生临沂:全面小康“走在前列”

2013年11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临沭县曹庄镇朱村,观看这个抗战初期就建立党组织的支前模范村村史展,并来到83岁的“老支前”王克昌家中,同一家人拉家常,了解革命老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他指出:“让老区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继续加大对革命老区的支持,形成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强大合力。”

□本报记者 孙爱娜 王永超

通讯员 吕永国

“我真盼着总书记能再来一趟,我再给总书记唠唠村里这些年的变化。”2017年9月26日,记者来到朱村采访,当年跟习总书记亲切拉家常的“老支前”王克昌,精神头儿比以前更好了。“俺每月都领养老保险金和老龄补助,享受着村里的各种福利和待遇,加上儿女孝顺,吃穿不愁。俺现在的日子都已经超过小康了。”王克昌骄傲地说。

朱村的变化不仅在王克昌的嘴里,更写在村民的脸上。“我们家的黄梨一个一斤半呢。”“我们家的黄梨比你们家的还沉呢!”……上午八点多,朱村红色文化纪念园内好不热闹,30多名来自朱村的黄梨种植户聚在一起,等着上黄梨种植技术及销售培训课。今年是朱村黄梨的第一个丰果期,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各家的黄梨长势,丰收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为了让群众尤其是贫困户学到真本领,朱村办起了“田间课堂”,重点传授葡萄、梨、食用菌等种植培育技术,并根据群众脱贫致富的强烈需求,开展灵活多样、富有实效的农业技术和劳动技能培训。

2014年,朱村从河南引入了300亩经济效益好、易于管理的晚秋黄梨。“今年种植户自己卖黄梨能卖3元钱一斤,我们公司也会以保护价进行回收。对于种植户来说,种黄梨比种粮食一年至少能多挣4000多元钱。”来自沙澧特金果公司的培训老师窦梓源说。

她的一席话让台下听课的王经映信心满满。由于妻子重病,王经映家生活特别拮据,是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2014年,他听村干部说村里有了新政策,可以帮着流转土地搞黄梨种植,便承包了7亩地种植黄梨。在村里的帮扶和自己的辛勤劳作下,今年王经映顺利脱贫。用他自己的话说:“今年黄梨再卖个好价钱,咱的日子就真是越来越好、越来越有奔头啦。”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来到朱村村头,新建的占地800平方米的扶贫就业产业园让人眼前一亮。在柳编加工扶贫车间里,纤细的沭河杞柳经过王经场的手,不一会就编织出一个漂亮的花篮。和柳编扶贫车间一样,朱村还根据当地的特色,联系实际,与青岛等地企业合作建设了布艺玩具加工车间和雨具加工车间,以扶贫为重点,进行来料加工。“我们优先录用贫困群众,目前已录用贫困群众26人。”曹庄镇镇长王绍龙说,村里还利用该项目的年终利润,给全村建档立卡的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每人每年不低于500元的补助。

脱贫攻坚是重大政治任务,也是第一民生工程。近年来,全市上下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临沂时“要紧紧拉住老区人民的手,不让他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掉队”的殷切嘱托,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一系列决策部署,坚持按照“走在前列”的要求谋划和推进工作,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大美新”临沂,全市经济社会实现平稳健康协调发展。尤其是去年以来,在2016年全省脱贫攻坚年度考核中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同志先后三次对我市脱贫攻坚作出批示给予肯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道路上又前进了一大步。

在带领朱村群众脱贫奔康路上,不得不提到市委组织部选派到朱村的第一书记,他们在抓党建、促脱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4年以来,朱村历经两届第一书记。第一届第一书记是由市民政局派驻到朱村的杨颖和杜桂丽,在她们积极争取资金和各方的努力下,朱村拥有了自己的一所集办公、接待、教育、医疗、养老及便民超市于一体的社区服务中心,硬化了道路,为群众提供了便捷的服务。还建了桃园、梨园和葡萄园,帮助群众致富。

正午时分,记者遇到了刚忙完工作的市工商局派驻朱村第一书记马学清。为更好地帮助村民销售农副产品,他今天和大学生村官王洋一起,到镇上的九州连锁超市去对接农副产品销售问题了。

“第一届第一书记从改善朱村基础设施入手,让村里有了很好的办公、医疗卫生、出行等生产生活条件。我们这一届则主要从脱贫致富方面下功夫,让群众在脱贫致富路上一个不掉队。”马学清说,他和王淑华组成的第一书记工作组积极协调帮助建造了扶贫车间。如今,这个项目已帮助80名朱村村民解决了就业问题。他还带领村民搞起了家庭农场,吸纳贫困群众就业,增加他们的收入。

在第一书记和村“两委”共同努力下,朱村与圆通快递合作建起了朱村电商服务中心,开通了电商平台,经常邀请专家前来进行电商培训,主要销售五谷杂粮、咸鸭蛋、葡萄、梨等特产,着力打造了“朱村味道”品牌,并以保护价优先收购、销售贫困户的农特产品。

“马书记他们总是亲力亲为,充分发挥他们选派单位的工商职能作用。为了让‘朱村味道’走进更多城市人家,他经常开车带着我们找市场、跑销路。”王洋动情地说。

近年来,全市第一书记聚焦党建扶贫,抓班子带队伍,抓发展促增收,抓服务促融合,抓乡风促文明,抓民生促和谐,做了大量工作,我市第一书记已经成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我市第一书记工作也成为加强基层党建、推进扶贫开发的响亮品牌。仅去年以来,就实现帮扶村村均增收6.4万元,帮助1.4万户、2.2万名贫困人口就地脱贫。

曹庄镇党委副书记王娜告诉记者,为让朱村实现更好地发展,该镇聘请浙江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朱村村庄规划》,将朱村定位为以红色文化为主体,以有机农业、古韵民俗为辅助,农旅复合型的示范性美丽乡村。

按照绿色、生态、观光、采摘的规划设计,朱村打造了占地1500亩的现代农业生态园,着力打造特色产业项目,预计整个示范园区全部建成后,年可实现产值2400万元、增加集体收入30万元。

“我们希望借助发展吃住观光采摘一体的乡村旅游,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年轻人可以回村开农家乐,年纪大的村民可以当讲解员。”朱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介绍,该村村民的人均纯收入从2010年的4980元增长到2016年的16900元。老百姓的腰包鼓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为千万老区人民谋福祉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带着感情抓好民生工作,积极落实民生政策,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五年来全市民生支出年均增长14.7%、累计达到1893亿元;城镇居民、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4%和11.2%,连续跑赢GDP,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得到不断提升。

面向未来,我们坚信,经过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这片无私奉献、开拓奋进的红色热土必将谱写出新的精彩篇章,改革发展成果必将更多更好地惠及每一位老区群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民生临沂:全面小康“走在前列”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