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点滴之间的扶贫路

李村镇是牡丹区唯一的黄河滩区乡镇,地理位置偏远,共有省级贫困村17个,建档立卡贫困户7158户、26978人。重任之下,李村镇按照“下绣花功夫”和“一户一户‘拿尺子量’,一人一人‘用条件卡’”的工作要求,出真招实招硬招,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

产业带动助力群众脱贫

在牡丹区李村镇返乡创业园一家户外休闲用品公司厂房内,家住该镇朱庄村的贫困户韦氏燕正在编织藤椅。过去长年在外打工的她,当扶贫车间建在到家门口,韦氏燕及时返回家乡,“家里老人生病,孩子又小,他们常年需要人照顾。现在在家门口就能上班,我肯定回来干活。”韦氏燕说。

该镇立足资源优势,制定了抓党建、促脱贫、惠民生的发展思路,通过着力建设扶贫车间和培育发展现代农业,实现了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的双轮驱动。李村镇党委书记贾欣国告诉记者,返乡创业园是镇重点扶贫项目,以此为招商引资平台,引来了一批投资少见效快的劳动密集型企业,为当地贫困群众提供了离家近、收入高的就业岗位。

在搞好返乡创业园的同时,李村镇还着力打造紫菏香草园,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园已成为当地知名旅游景点。据了解,旺季时节日均接待游客在5万人次左右,这里不仅成为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去处,还带动周边500余名群众从事相关服务业,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我在这附近卖点瓶装水,一天能收入200多块钱。忙的时候,我还雇佣两个小伙子呢。”附近村民60多岁的王大娘对记者说到。据了解,李村镇相继开业的几处旅游、采摘、观光项目运营良好,这些相关农业项目已成为引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的有力平台。

“助学计划”托起贫困学子的求学梦

今年18岁的李燕芝是“不幸的”,家庭的贫困让她的求学之路摇摆不定。她又是“幸运的”,现在,她成为了“泛海助学山东行动”受资助学生中的一员。

据李村镇副镇长吕海龙介绍,李燕芝家中兄弟姐妹四人,母亲与继父虽然拼命地打工挣钱,但微薄的收入还是让这个家庭经济状况没有多大的改观,这一家被评为了村里的贫困户。今年,争气的李燕芝从菏泽一中毕业,考取了烟台大学。可面对近8000元的入学缴费单,母亲石二秋愁得睡不着觉。

“今天我摘了半天的辣椒,总共就挣了25块钱。一家子人,一年到头剩不下几个钱。刚拿到通知书的时候,俺闺女都要放弃了。”石二秋告诉记者。情况随着该镇大学生村官张丽的到来出现了转机。

“听说李燕芝有辍学倾向后,我很是着急。连忙打电话让其母亲通知她快点回家来,并告诉她到镇里办理相关手续后,就能领取5000元助学金。”张丽对记者回忆道。如今,带着从北京打工挣来的3000元钱,加上刚刚收到的5000元助学金。李燕芝可以踏踏实实地去上学了。“孩子就是我们家的希望,现在大闺女去上大学了,剩下的三个孩子我还是得培养他们上大学。俺燕芝说,人上了大学、有了学问,家里的日子就能好起来。”石二秋说。

据了解,在李村镇,今年不仅有“泛海助学山东行动”,还有一项“雨露计划”也在为贫困家庭带去温暖。家住李村镇梨园村的贫困户郅玉香在镇里的扶贫车间打工,每个月能有1000多元的收入,今年家里也收到了相关的助学信息。“我女儿叫张帅帅,在青岛上学。镇里说她也能享受到‘雨露计划’的帮助,开始我还不信,后来等带着证件去办理才知道是真的。这可是解了俺家的大难啊。”郅玉香激动地说。

“自从接到 ‘泛海助学山东行动’、‘雨露计划’的通知后,我们在第一时间通过系统查找符合规定的人员,让他们携带身份证、户口本、录取通知书等资料来办理相关手续,帮助这些贫困家庭的孩子顺利走进大学校园。截至目前,我镇今年本科10人、专科41人,共51人能享受相关政策帮扶。”该镇镇长王化军说。 记者 常焕坦 通讯员 油天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点滴之间的扶贫路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