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沂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让农村“风清气正”

“咱养猪没想过环保,粪便都排到村头小河里了,弄得人家连水都没法喝了。”日前,在沂水县泉庄镇佃坪村村头,48岁的村民李玉斌正在地里忙活着,而曾经建在这里的猪棚早已不见踪影。李玉斌告诉笔者,他养了两年猪,挣的钱还不如乡亲们的怨气大。

“一户搞养殖,十户跟着遭殃。十户搞养殖,全村都没法住。”李玉斌的一席话,不仅说出了养殖户的心声,也道出了老百姓的苦衷。长期以来,由于畜禽散养,农村的林果经常遭到破坏,路上更是粪尿遍地、气味难闻,大多数群众对此颇有怨言,对地下水源、村庄环境卫生状况都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党的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这需要既重视创建“美丽城市”,也要呵护“美丽乡村”,因此亟须采取措施应对养殖业等农业污染带来的环境挑战。早在 2013年,在沂水县开展的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工作中,就收集到129件涉及畜禽养殖污染的环境诉求。群众的需求、诉求是工作的第一信号。当年,沂水县委、县政府把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作为一项民生实事,适时开展了整治畜禽养殖污染、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

面对群众诉求意愿和环卫一体化不断提高的要求,今年,沂水县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畜禽养殖污染规范治理活动,以“零容忍”的态度再次向畜禽养殖污染宣战,实现养殖污染零排放,发展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畜牧业。

马站镇董家庄村原养殖户李财福深有体会地说:“以前我养了6000多只蛋鸡,每天早晨一大早就得起来拌料、除粪,粪便要是稀薄点,在小车里逛荡,不小心就溅到身上,走到哪里,不用说人家就知道是养鸡的。”

如今,李财福响应号召,进行了转型,将以前臭味难闻的鸡舍改成了清洁卫生的农家乐。“现在想想,转型是对的,收入不但没减少,我这个农家乐还能为十里八村的老少爷们服务,谁家有事都在我这里办,不仅方便还实惠。”李财福高兴地说。

对于畜禽养殖污染治理,沂水县并非一刀切,而是根据离村庄、河流等远近划分为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禁养区内的养殖户必须全部拆除、转产,限养区内的养殖户进行环保提升改造,适养区内的养殖户要建设完备的污水处理设备,不得随意排放粪便。为了推动养殖业“升级换代”,沂水县在畜禽养殖中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和“三退一进”饲养模式,推广标准化、集约化、规模化、生态化养殖模式,积极推进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示范工程建设,树立样板,稳步推广,共打造示范点工程26家,推广生态环保养殖垫料33.26万平方米。

绿邦禽业养殖场在沂水县小有名气。当我们再次走进绿邦禽业养殖场时,原本刺鼻的臭味并没有如期而至,只有淡淡的温热气息。“臭味都去哪了?”当我们倍感疑惑的时候,技术部经理王守春给出了答案:“秘密就在这些垫料里面,里面的各种分解菌种能有效分解粪便,当然没有味道。”

在王守春的“朋友圈”里,尝到整改甜头的不单单只有他一人。“今年投入了600多万元对粪便清理改造,全部改成皮带清粪模式,粪便经皮带传送到运输车上,不经过地面就直接运送到有机肥厂。”信达养鸡场魏代秋告诉笔者:“采用‘皮带传输’技术让立体式养鸡成为现实,提高了养殖数量,现在1个棚顶得上过去的3个棚”。

令魏代秋倍感惊喜的是,经过技术改造,鸡舍更加整洁,患病率也大大减少。“现在,只要客户到我们鸡舍参观后,都会主动和我们洽谈。我们的肉食鸡供不应求。”魏代秋高兴地说。

目前,沂水县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内养殖场(户)共7173个,已规范治理完成3102个;全县家庭散养户共34188户,已规范处理22942户。“村里没有了臭味,环境也干净了。”沂水县一路治理,赢得了老百姓的一路掌声。畜禽养殖污染规范治理,让养殖户们守住了金山银山,也给村民们留下了绿水青山。 徐见明 高光东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沂水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让农村“风清气正”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