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雨课堂+慕课,玩转新课堂

“说教”“填鸭”“沉闷”,是不少大学生对传统大学课堂的印象。由此,“低头族”、玩手机、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也逐渐成为困扰当今高校课堂教学的难题。不过,在数字时代,这道难题正在被昆明理工大学方娇莉老师解开。

    方娇莉老师

    方娇莉,昆明理工大学计算中心副教授,同时还担任中国高校计算机MOOC联盟云南省工作委员会秘书长。2018年1月,被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评为“智慧教学之星”。在实际的教学中,她是如何玩转课堂让其焕发生机的呢?

    “以学生为中心” 打造智慧课堂

    “理工科的课程一直比较枯燥、生涩和乏味,容易导致课堂氛围沉闷。”方老师表示,刚开始学习时,学生兴趣颇高,但随着课程内容愈发晦涩难懂,他们便慢慢失去学习兴趣和动力,学习障碍也随之而生。加上传统课堂受技术和时间限制,又以老师单向灌输知识为主,难以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特别对于较深奥的知识点,如果学生难以获得及时且具有针对性的解答,有碍于他们的学习。

    “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都始终处于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地位,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显然,这与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是不相符合的,这种模式担负不了培养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的重担。”这些问题一直困惑着方老师,她也在不断寻求突破。

    2016年11月,方老师首次接触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从此,她的课堂开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学们积极走进教室,踊跃参与课堂讨论,发呆、睡觉的现象大大减少,愿意花更多的课外时间用于课程的学习,跟老师有了更好的沟通渠道,不清楚的问题也可以得到重视和解答,大大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交流……”说起这些变化,方老师很兴奋。

    方老师运用雨课堂上课

    在方老师看来,相比其他授课方式,雨课堂可以兼顾“课前-课上-课后”环节,实现即使不见面教学也不断线。有了雨课堂,老师能够充分利用线上资源,课前、课后都可以推送富媒体教学资源,并且进行检测,为课堂的教学组织和内容的讲解提供了参考依据。课堂上可以随讲、随练、随测,还可以将学生提交或投稿的内容给大家进行分享,改革教学模式,使“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智慧教学模式转变,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将课堂变为思维碰撞的交流场所,启发、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正是看到了雨课堂为教学带来的真真切切的变化,2017年9月,昆明理工大学开始引入雨课堂专业版,至今已经投入教学使用了2个学期,注册用户数超过6万,教师数达到1119,班级数超过1万。雨课堂有力地推动了昆明理工大学翻转、智慧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提高了教学效果,也为学校提供了对教师定量评价的依据,同时推进了以质量为导向的绩效评价和资源配置机构改革,被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评为2018年“智慧教学示范项目“。

    慕课与线下课堂有机结合

    雨课堂的使用让方老师的的教学和课堂向着她心目中理想化的方向趋近。事实上,除了雨课堂,方老师还一直借助慕课进行教学改革。

    2017年6月,方老师所在的计算中心课程团队精心打造的慕课课程《C君带你玩编程》上线学堂在线。该课程是昆明理工大学第一门正式上线学堂在线的慕课课程,也是云南省首门。这门课从学生的兴趣、需求和培养目标出发,采取了脑洞大开的设计,内容组织、展示手段和讲授方式都很接地气,学习起来轻松、愉快,收到了学生们的一致好评。

    方老师与《C君带你玩编程》留学生合照

    有了慕课,线下课堂怎么上?或者说还需要线下课堂吗?方老师认为,慕课与线下课程其实是一个有机的结合体,相辅相成,单一形式的存在都是有欠缺的。

    “慕课促进了传统教学模式变革。对于教师,可以用富媒体资源重构教学内容,使学习者更直观地学习,知识讲授可以做到一对一,同时可以掌握学习者的整体学习情况。对于学习者,可以随时随地学习,拥有更加自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自己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但是,面对面的情感交流,线下教学中可能出现的欢快的气氛、集体聆听相互感染的气氛、临时生成的问题和精彩辩论等在慕课教学中都没有,而这,则是线下课堂的优势所在。”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自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方老师还做了不少尝试和探索,如在慕课平台上增加趣味拓展资源,设计启发学生思考的讨论题;编写配套的慕课教材,方便学生反复学习;将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实际问题引入教学中,使学生学会用计算机解决;自制教学实验教具,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亲自感受嵌入式开发的过程及效果,使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雨课堂+慕课”促进了过程化考核改革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基于雨课堂和慕课,方老师还进行了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改革。她介绍说,“雨课堂+慕课”的教学模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自动产生学习行为的记录,这些数据为实施课程的过程化考核改革提供了支撑。她尝试将学习的各个环节和各方面因素融入到课程的考核、评价中,将C课程的最终成绩计算修改为:考勤(10%)+作业与实验(10%)+章测试(10%)+网络学习(10%)+期末无纸化考试(30%)+综合设计考核(20%)+学习互动与效果(10%)。其中的章测试和网络学习直接从慕课平台上可以获得,考勤则可以通过雨课堂扫码自动记录并统一导出,而学习互动及效果则来自于课前预习检测、课上即讲即练、课后作业的得分。由此,教学过程的评价就实现了由“以考试为主的评价”变成了“基于数据的过程化评价”,打破了一卷定终身的传统方式,使得考核趋于科学、合理。这样也避免了学生平时不用功,考试时临时抱佛脚的现象。同时,最终成绩也会有所提升。

    未来属于在线教育

    “因材施教”与“有教无类”是教育的两大目标,二者至今仍未很好地解决。不过,方老师指出,互联网平等连接的特性与大数据技术为破解大规模实现个性化教学的两大难题:教育资源供给、教学资源匹配提供了可能。

    她认为,在线教育将破解大规模个性化教育面临的难题,提高知识流动、传播的范围及效率。未来十年,在线教育会取代线下教育成为主流,迈进3.0时代。在她的描述中,在线教育3.0时代将是“人工智能时代”:大数据的广泛应用能够实时精准掌握教学状况,提供相对应的教学资源;同时,VR/AR的普及让教学全面视觉化,甚至能媲美真人交流的效果,加速人们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不论线下教育是否做好准备,互联网浪潮已不可逆转,未来属于在线教育。

    方老师呼吁,作为大学教师,应该站在时代的前列,不断学习新的技术和手段,将其运用到教学的改革与实践中,使得教与学更加智能、高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雨课堂+慕课,玩转新课堂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