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袁博:慕课能做的事情应该更多

  7月15日,袁博老师从深圳赶来北京参加第二届在线工程教育国际论坛。这是一个面向高校老师、讨论课程建设及教学方法的会议,正好碰上北京一年中短暂的雨季,闷热难耐和磅礴大雨交替着来,不少要来参会的老师都被耽搁在了路上。

    不过,很多学生却慕名而来,只为一睹电脑屏幕里的“男神”——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袁博老师的风采。

    会议过后,袁老师也抽空接受了我们的专访,聊慕课,也谈最近刚刚推出的清华大学在线认证证书项目。

     袁博老师在学堂在线开设了两门慕课,《数据科学导论》和《数据挖掘:理论与算法》,近六万人选课学习,还有一万多人通过edX的平台选修袁老师的课。

    平时只是隔着屏幕和学生隔空互动的袁博老师,在线下却能一眼认出自己的学生,“他们手里拿着相关的资料,远远扫一眼,就知道是我的学生,我对自己的东西还是很敏感的。”

    袁老师本人和很多人心中的“理工宅男”的形象相去甚远。头发整整齐齐地二八分,着一身平整的西装,后背笔挺,西装后摆的褶子恰好贴合腰身。不管是讨论严肃话题还是生活小事,袁老师脸上永远带着朝气和活力,自信大方,温文尔雅。

    “若有诗书藏于心,岁月从不负美人”, 有学生在网上这样评价袁博老师。说实话,百年清华,大师辈出,好像还没有人用“美人”来形容一个工科老师。

    不过,袁老师的魅力绝不仅是外表,而是课堂上一开口就能炒热气氛的语调,处处埋伏表情包的课件,还有出其不意的犀利吐槽。

    做老师,做大学老师,做清华的计算机老师,是出身教师家庭的袁博老师儿时立下的志向。“我从五岁就规划好了自己的人生,要去国外学计算机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然后回国到清华教书育人。”袁博老师露出一脸少年骄傲的表情说道,“真的,我真的都做到了,虽然没有完完全全按照这个规划。我当初发计划是去美国,后来去了澳洲,回国到了南国清华,没在计算机系而在自动化系,不过还是在这个范畴之内,没有偏离预设的人生轨迹。”

    朝着“指点迷津、普度众生”的价值观前进,袁老师自然把教学这件事看得非常重。

    “教学不是拍脑袋,不是在清华大学当老师、有博士学位就可以把课讲好。我的幻灯片上的蓝天白云不是放着玩的,那指的是情怀。教学非常需要情怀,因为这是投入很大,短期回报很小的一项工作。”袁博老师在会议报告的开场白中这样说。

    袁老师说,在线教育是一件实现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和促进社会教育公平的事情,同时学生以个性化的方式进行学习,可以促进线下老师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

    为了线上的近7万名学生,袁博老师在慕课的制作中投入了极大精力,在内容上下足功夫。在已经上线和即将上线以及规划中的慕课中,知识的呈现形式越来越多元化,特别是全动画版本的《数据科学导论》课程,让人耳目一新。

    “深圳经常有台风过境,容易停工、停业、停课。2016年第一门慕课刚上线,强台风来袭,连清华深研院都第一次停课,理论上整个深圳乃至广东珠三角地区,从幼儿园到研究生,所有人都不会去上课,所有的教室都是空荡荡的。但我突然想到我可能是深圳地区唯一坚持上课的老师,这就是在线教育带来的非常直接的影响。”

    同时,袁博老师也是慕课平台中少有的专门讲授研究生课程的老师。现有的慕课课程中本科和通识类的课程比较多,而现有的慕课形式,也更适合相对入门级别的知识传授。但研究生课程就不同了,不仅知识点多,更新速度快,而且更加抽象。

    对于这一挑战,袁老师有自己的观点:“对研究生来说,知识点的讲授并不那么重要,但教会学生去思考是非常重要的。这是一种可迁移的技能,不管以后做什么工作,都会用到的,也体现出研究生教学与本科生教学的本质区别。”

    教了几年慕课,袁老师一直认为,慕课能做的应该更多。“我们其实有清华最优秀的老师和助教,我们有各种高水平的实验室课题、企业课题,能不能把这些元素都融合在一起,提升学生在线学习的效能?”

    今年六月,清华大学推出首批在线认证证书项目,其中数据科学认证项目的六门课中,袁老师亲自操刀了三门,并参与了整体项目的设计与运营。

    为什么选择这六门课,袁老师解释说:“知识需要有体系,从开始的认知类课程,过渡到算法类的专业课,再到系统类的课程,进而延伸到属于计算机和艺术的交叉学科的数据可视化和以知识产权为核心的职业素质课程。不仅讲授基础概念、核心算法,还为学员系统阐述数据与人和社会的关系,构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另外,在专业实践环节中设置了三种类型,既可以与教师所在实验室合作做课题,也可以参与企业课题或者自拟题目,充分满足不同背景学生的学习诉求。”

    与传统的慕课相比,证书项目最大的两个特点一是提供定制化的服务,类似于VIP小班;二是线上线下结合,包括专业实践环节。“有的东西光看不行,得动手做。”作为工科系的老师,袁博老师非常看重实践操作,“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学以致用才是教育的完整架构。”

    数据科学认证证书项目六门课程的四位授课老师都有计算机专业背景,但又有各自的方向。袁老师介绍道:“有的老师后来学了法律专业,从事数据伦理和知识产权。因为数据科学并不像很多人理解的那样,只是写算法和编程序。数据和人及社会之间的关系,以及它对我们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与变革是同等重要的研究层面,而且我们希望在教育中做到文理交相辉映。”

    同时,看似是四位老师在台前授课,其实背后有一个很大的支持团队。以助教团队为例,所有助教都是清华大学数据科学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生,有的连续获得过学堂在线的“优秀助教”称号,还有清华大学数据科学最高奖学金的获得者以及清华大学的校级优秀毕业生等。

    数据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袁老师也着重提到了数据科学认证项目特有的企业合作模式。“我们的合作企业会设计一些课题,如果学员完成得很好,很有可能会得到企业的青睐。如果是在职的学生,实际工作岗位中可能会有一些相关的问题,正好可以拿过来作为实践课题。同时,我们正在建立一套完整的包含教师指导委员会和企业指导委员会在内的管理机制,通过培养过程的系统化和正规化,确保最终的培养质量。”

    袁博老师是天生的演说家,聊起课程项目侃侃而谈,想提问都得见缝插针,很多问题还没来得及提,就已经被回答了。说着说着,袁博老师还不忘打趣一下笔者:“怎么样,你也来报个名体验一下数据科学吧?”

    说到不少学生把认证证书在社会上的认可看得比课程学习自身更重时,袁老师这才露出一个“过来人”的神情说,“我理解学生们会很在意这些,但是最后他们都会意识到,无论你学什么方向,做什么内容的研究,都会对将来有积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非要看到现实的收益才肯付出努力,结果往往是一事无成。”

    作为周围人眼中的“神童”和当年的少年大学生,正如袁老师所说,很少有人能像他一样从小就规划好自己的人生并一条道走到底。大部分的人在发展中都会面临很多选择、很多机遇,这时候我们需要具备的应该是那些可以迁移的技能和能够为自己打开更广阔职业发展前景的知识。

    如今,数据无所不在,对数据进行加工、分析和利用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虽然数据科学需要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但它的普适性很广,对于各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适用,也为想进入其他行业的人打通了道路。

    “数据科学是可以嫁接很多行业的,而且不像普通的程序员,不用怕被年轻人淘汰。对于做数据分析的人而言,经验很重要,是典型的越老越值钱的职业。而且有了数据科学的基础,可以拓宽你的职业发展空间,给你增加很多选择,例如你可以去金融领域发展,也可以涉足健康行业等。”

    “乔布斯说过,人生中有很多点,事先并没办法把它们连上,也不知道将来有没有用,但是回过头看往往就发现它们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正是这些看上去不起眼的点让我的生活与众不同。因此,我们要相信每件事情、每份工作、每一次学习都有它的价值,要善于发掘自己的天赋,永远抱着积极的态度去对待遇到的每一件事,不要过早失去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

    “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以及探索并改造未知世界的勇气。我希望自己能够做点燃学生心中火焰的那位老师,虽然我个人的力量非常有限,但我相信,星星之火,必将燎原!”这是袁博老师在大会报告上的结束语,也是对他十多年来在清华教书育人工作最好的注释与总结。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袁博:慕课能做的事情应该更多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