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南快报以新闻宣传业务为主的综合性资讯网站

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

上思政课,学生不抬头怎么办?这大概是大多数思政课老师面临的共同问题。近年来,手机逐渐成为“课堂公敌”,理论再深刻,案例再精彩,大学生似乎都无法让自己的注意力从那小小的屏幕中抽出来。然而,近几年清华大学在思政教学上的探索,让思政课活了起来。

“你给改革开放打多少分?”2017年4月20日,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与清华大学学生经历了这样一节思政课。课上,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让学生扫描二维码进入在线课堂,并用手机为大家发来这样一道选择题,还打开了弹幕功能。“66666”“我打100分”“深圳人民表示改革开放的好处很多”……同学们拿起手机表达想法。

陈宝生在观摩后表示,“学生在听‘死理论’时,没有温度、没有触感、没有质量,这样的课学生不愿意听。今天的课我看到,到课率、抬头率都很高, 让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了‘抬头的利器’,这就是我们‘教材攻坚’的主要内容。”让手机从“低头的工具”变成“抬头的利器”,雨课堂功不可没。

雨课堂是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学工具,已经在清华大学不少思政课堂中使用。通过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雨课堂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快捷免费地实现大数据时代的智慧教学,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

在2015年春季学期,冯务中进行了新的思政课尝试。那时,冯务中在学堂在线上开设了全国第一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慕课,受到全国同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我工作这10年,平均每年教500名学生,10年下来只有5000名。如今,我一年就有超过10万名学生。”冯务中表示,利用雨课堂等新技术把思政课延伸到网络空间,既发挥了传统课程的理论优势,还充分利用了当下大学生“不离手机”的习惯,可谓一举两得。

除了运用雨课堂教学工具,近年来,一些高校积极探索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讲授思政课,特别是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思政课慕课应用数量快速增长。迄今,学堂在线平台4门思政课慕课,供150余所高校选用,累计覆盖45万学生。就在这个学期,学堂在线平台上线了该校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主讲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冯务中主讲的《党的十九大精神概论》两门慕课。作为全国第一门面向社会和高校群体系统性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国首门系统讲授十九大精神的慕课,迅速点燃了高校学生以及社会学习者研学的热情,选课人次直线上升,5天时间就分别突破1万,成为当下国内最受欢迎的思政类慕课。

之所以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模式讲授的思政课更受欢迎,折射出的正是“以学为本”的价值取向已对传统的“以教为主”的教育理念提出挑战。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刘震认为,从授课内容看,基于慕课的教学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时效性更强;从老师角度看,创新了师生沟通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学的效率;从学生角度看,可激发青年人的创新意识,将主观能动性融入学习中,也为青年人提供施展个性的舞台。总之,基于慕课的混合式教学,新的课程结构和教学体系得到建立,“教”与“学”可以实现辩证统一。

在新技术深入思政课堂的时代,高校应当如何应对?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艾四林表示:“要改变教师一言堂、满堂灌、学生被动听的授课方式,多采用启发式、体验式、互动式的方法,使教学手段方法更好满足学生的期待。要大力推动思政课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综合运用慕课、微课、微博、微信、微电影等新技术手段,线上线下相结合,使思政课活起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鲁南快报 » 如何让思政课活起来?
分享到: 更多 (0)

评论 抢沙发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鲁南快报 更专业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